每年秋冬天节,做腊味、晒腊味、吃腊味是东莞人的传统饮食风俗。位于东莞水乡的中堂镇,在冬日暖阳中,在各家的屋前阳台,挂着泛着金黄色光泽的各种腊味,氤氲着诱人的醇香,让时间的味道,风土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,还有乡愁味道都浓缩在一份腊味之中,中堂人就是这么“晒”出新风味!
中堂陈皮腊味健康有层次
虽然腊味不是广东特有,但咸中带甜的广式腊味,却是广东特色,独树一帜。广东人对美食的追求与寻觅不仅体今年腊味的制作技艺上,更体今年他们融会贯通的创新意识上。
腊肠、腊肉、腊鸭、腊鱼,腊蛋、腊猪头肉、腊猪手、腊猪肝,甚至贝类海鲜也是可以腊的,在广东人心中,没有啥是不可以“晒”的。
此外,在用料上更是十分讲究,推陈出新,在制作腊肠时加入新会陈皮,制作成陈皮腊肠,创出新风味,也体现了人们热爱美食中追求健康饮食的风尚。
在中堂槎滘村,就有这样一家腊味店,制作的陈皮腊肠味道醇香柔和、富有层次感,成为消费者“舌尖上的美食”,颇受市场欢迎。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,工人们戴着口罩和手套,有的在灌肠、有的结绳、有的在扎孔、有的在晾晒……忙碌着各种制作工序和步骤。一旁盛放陈皮的容器里,散发着阵阵清香。据资深腊味制作人熊师傅说明,这些新会陈皮都有10多年年份了,香味甘醇,将其充分浸泡散香,切成小粒状,适量放入在腊肠中最好。
新会陈皮作为传统的养生和调味佳品,给来享有盛誉。广式腊肠风味偏甜,吃多了容易感觉发腻,在腊肠里加入新会陈皮,可以中和掉甜腻感。吃起来不感觉油腻,而且味道更有层次感。熊师傅说,新会陈皮有行气健脾、降逆止呕、调中开胃、燥湿化痰的功效,加入新会陈皮的腊味,对健康更有好处。
广式腊味的制作,对肉质特别讲究,这家腊味店制作腊味选用新鲜的上等猪肉,酱油选的是优质的生抽或者老抽,更赋予腊味豉香风味,腊味里加上酒进行调味,不仅可以去除腥味,还可以让腊味拥有一抹醇厚的酒香。对伟记腊味而言,酒和陈皮一样,是腊味的灵魂,选用的都是上等汾酒。百家腊味百家晒,晒出腊味百家味。
熊师傅曾经是一位知名酒店的厨师,从事腊味制作数十年,在坚守中传承技艺,创新中开辟新风味。他认为,决定腊味好吃与否的重要条件,一是猪肉的品质,二是自然天气,三是制作的工艺。而“陈皮腊肠”瘦肉与肥肉最好按7:3的比例,将优质猪肉调制加工好后,放入盐、沙糖、头抽、汾酒,加入新会陈皮末拌匀,腌约八小时使其充分入味后方可制作。
“秋风起,食腊味。”熊师傅表示,秋冬天温和有风,加上光照充足,创造了自然风干腊味最好的气候条件。伟记腊味以自然晾晒为主,在柔和的阳光下迎着风晾晒七、八天左右,以肉肠身硬为度,这样“陈皮腊味”就制作成功了。
陈皮腊味煲仔饭乡愁满满
是啥魔力让中堂人每年对晒制腊味乐此不疲?正是秋收冬藏的传统,用美味来犒劳一年的辛劳,用腊味作为招待亲朋好友或送礼佳品,更有表达唯美祝愿与慰藉乡愁的寓意。在腊味店里摆满了各式腊味,品种丰富,包装优美。
一抽抽挂起的腊味,在阳光照射下特别诱人。陈皮腊味推出以来因其醇香不油腻,丰富的层次感,健康又美味,深受欢迎。不但是老街坊、外地客的挑选,更能满足“私人定制”的需要,对游子而言,腊肠入口,回肠荡气,抚触情愫,满满是乡愁回忆,最好吃的永远是家乡味。
天气转冷,热气腾腾的腊味煲仔饭真馋人。洗干净腊肠、腊肉,切成块粒,铺撒在饭面上,也可整块整条放入,迅速盖住。不一会儿工夫,饭香、腊肠香交融,更透着老陈皮的清香,闻到都让人忍不住吞口水。
吃腊味煲仔饭,除了讲究食材,还要趁热吃,才有完美口感。煲仔饭从离开炉子到上桌,15秒是完美时间。揭开盖子,煲内发出阵阵诱人的啫啫声,腊味香扑鼻而来。搅拌之后,陈皮腊味、豉汁、饭粒融为一体,一口下去,满嘴都是享受,齿颊留香。腊味集方便、好吃、下饭于一身,平时在家,可以放在饭面蒸熟,也可以用来炒菜调味。
腊味煲仔饭带着淡淡的陈皮香味,入口更清香焦脆,舌尖的乡愁千回百转。
【撰文】夏颖燕 张仕婷
【作者】 夏颖燕;张仕婷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